其实没有多突出啦,对社会现实和黑道的展现并没有多少新意,尤其是黑道,丝毫没有超出观影期待。亮点是 B 故事完成很好,一开始两个男主都是孩子,母亲*侍儿子,儿子那个明显更会玩的朋友来了以后,儿子跟他相比更像跟班,帮他沏起了茶。但黑道帮助儿子迅速成长:在他遇袭后主动打给黑帮电话以后,二人主次开始反转,抢过驾车位、领会了警察意思去贿赂,所以到送货地的时候,儿子已经掌握了话语和决定权,后面因看车而起的冲突更是直接挑明了,直至儿子目睹路上的凶杀,朋友却仍在车里睡觉,两个人已经分别处在**和孩童两个世界,完成关系的颠倒。不过想不通刚到送货地的时候敲门没人为什么不打电话?总有种为了 B 故事舍了 A 故事的感觉。
一个人的战争 2022-12-13
在家看得我晕车。。。不过还是不想错过每一个细节
我不是長街 2019-03-29
其实没有多突出啦,对社会现实和黑道的展现并没有多少新意,尤其是黑道,丝毫没有超出观影期待。亮点是 B 故事完成很好,一开始两个男主都是孩子,母亲*侍儿子,儿子那个明显更会玩的朋友来了以后,儿子跟他相比更像跟班,帮他沏起了茶。但黑道帮助儿子迅速成长:在他遇袭后主动打给黑帮电话以后,二人主次开始反转,抢过驾车位、领会了警察意思去贿赂,所以到送货地的时候,儿子已经掌握了话语和决定权,后面因看车而起的冲突更是直接挑明了,直至儿子目睹路上的凶杀,朋友却仍在车里睡觉,两个人已经分别处在**和孩童两个世界,完成关系的颠倒。不过想不通刚到送货地的时候敲门没人为什么不打电话?总有种为了 B 故事舍了 A 故事的感觉。
LoudCrazyHeart 2018-07-11
2001年戛纳导演双周单元+金摄影机奖提名作品。三思而后行。对个体意识对盲从的批判融入到**琐碎的谈话和行为中,看不出来的才是厉害。
胤祥 2010-11-04
本片的重要地位在于它绝对是名噪一时的“**尼亚新浪潮”的起点作——它具备了一切日后**尼亚新浪潮的形式。本片算个反公路片或者黑帮类型的片儿,普通人偶然卷入了一些看似重大的事情,但其实什么都没发生。照例还可以读出民族寓言的成分(强权什么的)。只是本片基本无涉历史,只是有关于现实
刘浪 2021-03-29
新世纪**尼亚电影的草稿,各个层面也都是浅尝辄止,如同电影结构一样,导演驾了一辆车,极速地游览**尼亚,很多景观都有被带到,但也只是带到而已了。运镜跟剪辑也实在太随意了一点。
理易封 2023-12-23
所谓**尼亚新浪潮的开端,已然成熟的风格,但确实没什么深度,价值在于开创性的历史?
失意的孩子 2021-09-06
7.3 **尼亚新浪潮竟是以这样一种粗糙随意的样貌出现。反正这批人给我感觉拍起电影来都挺狠的,一个个夺命长镜头,闷死人不偿命。不过有一说一,这个手持,还是行车拍手持,确实算不上晃,**没真晕。开头还有点黑色幽默意味,男主角憨憨的模样,违背黑帮所有嘱托这段有些搞笑……其他几个角色也和他一样,叫你往东偏偏往西,路怒又爱搞事。不过这部电影乍看*炸天,看着看着就觉得好像没有刚开始看那么*了。
Formes 2018-11-21
终于看了这部**尼亚新浪潮的开山之作。晃动的手持镜头,真实的表演引发了**尼亚一众导演的创作。中国也需要这样的。
吹牛** 2022-12-02
#**尼亚新浪潮# **尼亚新浪潮的先声,手持摄影长镜头、即兴创作、低成本短周期制作、粗糙的现景布光及刻意削弱的戏剧***,都是未来新浪潮影片的具备的全部特征。本片之于**尼亚新浪潮的地位与精疲力尽之于**新浪潮的作用相近,普优和戈达尔都藉由好莱坞类型片的公式(公路犯罪片—黑色电影)进行个人的作者化再构,即类型片艺术化,从而使陈旧保守的程式化电影焕发出勃勃生机。在肾上腺素狂飙的追逐戏码中,高度日常化、情境化的对白被演员们演绎得真实出色,普优贯彻始终的手持长镜从不离开局促的卡车驾驶位,或以平行蒙太奇的剪辑方式交替剪切主角卡车与紧追不舍的吉普车,偶尔的甩镜头时而省去摇移过程而一瞥**吉普,作为康米主义的象征。(见笔记)2022.6.25
老刀 2020-07-18
一路的叨*叨,一路的平平淡淡,一路的波澜不惊。最后一切都是那么出乎意料,原来一路骑着的是**,既然奇虎就难下,跳上贼了贼船,就别下来了!未来是啥?管它呢,累了一天先坐下来吃饭,活着不就是吃饭嘛!吃一口再吃一口,一口接一口,个中滋味苦辣酸甜自己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