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名:小信差 / Kuryer / The Messenger Boy / The Messenger / Courier
演员: Fyodor Dunayevsky Anastasiya Nemolyayeva Oleg Basilashvili
上映时间:1986-12-29(苏联)
更新时间: 08-28 15:50
资源状态: 可播放
通讯员原名:Курьер,又名小信差、Kuryer、The Messenger Boy、The Messenger、Courier。1986年剧情、喜剧、爱情类型片,创作于苏联地区,具有俄语语言版本。由Karen Shakhnazarov执导,并由卡连·沙赫纳扎罗夫、Aleksandr Borodyansky任编剧,携幕后团队创作。集众多位Fyodor Dunayevsky、Anastasiya Nemolyayeva、Oleg Basilashvili等著名实力派明星加盟。于1986-12-29(苏联)公映。
中学毕业之后,17岁的伊万(弗•杜纳耶夫斯基 Fyodor Dunayevsky 饰)来到了一家杂志社,成为了那里的通讯员。伊万虽然年纪轻轻,确实一个非常淡泊的男人,他对生命中的很多事情都抱有着无所谓的态度,工作也是随便糊弄一下就完事。 在杂志社里,伊万结识了名叫卡嘉(安娜斯塔西娅•涅莫里亚耶娃 Anastasiya Nemolyayeva 饰)的女孩,两人相见恨晚交谈甚欢,两颗心很快就紧紧的靠在了一起。卡嘉的父亲非常反对女儿和这个不上进的年轻人走到一起,于是伊万欺骗他说卡嘉已经怀上了自己的孩子,这让这个保守的老*****。
这是一部“反时尚”的电影,既没有刻意的造型和语言设计,也没有使用现代派的象征和隐喻手法,倒是颇有昔日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的风采,在当时的苏联电影界可以算得上是一部特立独行之作了。这种类型的电影成功的关键就在于对普通人内心的深刻挖掘,简单的手法并不意味着平面化的人物。影片根据导演卡兰·沙赫纳扎洛夫的同名小说改编,是颇具特色的“青年电影”作品之一。它刻画了一个把天然的纯净和内在的真诚掩盖在玩世不恭处世态度之下的矛盾青年,揭示了80年代苏联社会的代沟问题。
451½°F™ 2020-01-07
当老一辈还沉浸在「集体主义打**」的荣誉中而指责青年一代「自甘**」时,青年人早已因为「理想主义」的破灭而各顾各的存在与温饱;将本片视为苏联解体的某种精神原因却是本末倒置,事实上每个**任何地方的青年人莫不如此,并非是青年人导致社会变革,而是僵化虚伪的社会让青年人放弃这样的「继承」,当然「末日之歌」在不同意识形态的顶层统治者那里会得到怎样的应激反应却是不得而知。
**妖怪 2020-08-30
如果忽略语言,你根本看不出这是一部苏联**的电影。里面的年轻**吉他、跳disco,玩滑板。他们受过教育的母亲会背诵****,两者会一起合唱:“我们的梦想不是火箭发射**,而是家门口的绿草坪。”他们的父辈则激烈地质问:“我们这一代知道为何而战,但不知道的是谁将接手这一切。”年轻一代的回答却是:“我们只想要漂亮的汽车、宽敞的房子以及一份轻松的工作。”他们用玩世不恭与价值虚无来对抗所有严肃的口号和虚伪的宏大。影片的最后,跳disco的年轻人和阿富汗**归来的负伤士兵彼此遥望、相顾无言。两个互不理解的世界正在分道扬*,而它们很快就将一起埋葬那个日薄西山的庞大**。
Blanc 2019-08-08
浮夸虚荣而又义气热情,撒谎无礼而又不卑不亢,这样的伊万让我想到《麦田守望者》的霍利顿,未成熟的价值观,对人生的认知不够到位,对未来的盲目乐观一片空想,年轻到年长的过渡总是充斥着无法沟通的障碍和难以协调的矛盾。 1、【豹的巢*/父亲的**之行/缺席的父爱/无可投靠的归属感】; 2、【吉他/钢琴/通俗与古典合唱时的腔调违和-强烈的凸显两个阶级与两代人的冲突】; 3、【被拷问到拷问的两次,思维的高度也同步经历了两次攀升架构】; 4、【超现实遇见戎装回归的自己,时光的尘埃在对视的一瞬涤净所有过往的迷惘】✨**🐂冷21
奥兰少 2021-09-10
俄罗斯珍藏电影展@颐堤港。三星半。女主太美加半颗。忧伤的喜剧,全场笑得很欢乐。男主的父亲开场离去,是人设背景也是象征隐喻。所有青年都那么茫然。跑车别墅的理想还讲不出口,讲了自己也觉得虚无。****在全球取得胜利的理想说了却如此不合时宜,像胡诌嘲讽。父辈建的大厦早已摇摇欲坠,追问青年你的理想是什么复有何益?两代人夜莺唱得声嘶力竭也是挽歌一曲貌合神离。大厦将倾之前,理想只能是过冬有一件风衣。穿上了,就换一个更大的。p.s.男主和母亲合唱的那首歌叫《Трава у дома》,意为“屋旁的青草”,讲述宇航员在太空眺望地球的感受。
мая 2014-11-26
7,苏联社会问题电影,反映了后停滞**苏联年轻人的叛逆和迷茫和中年父母教育上的迷失。其实从80年代的电影所反映的社会生活就已经在为不久之后的社会大变革埋下伏笔了。迷茫和无助就是那一代苏联人的真实写照
chan 2019-01-08
这不就是pulp的"common people"么...... 伊万最后去参军,回来后便是后来的丹尼尔·巴格罗夫
麻木粮姜 2020-08-30
悲剧结尾 上海影展删节了主角的梦
censored dump 2020-08-30
青春片的情节设置大同小异(或许青春也是),单亲、街头、初恋、代沟,但本片透过代际观念的张力,折射出行将解体的**背景,父亲的形象或消失或失败,他们无法理解,年轻人丧失方向的危机,恰恰来自不被权威定义的自我,长矛通过蒙太奇,准确地指向内心的豹,而“信使”,在充满喜剧性的摩擦中(哄骗“岳父”让大光明笑成一片),传递着两代人的信息,很难说这种传递是否成功,但披上大衣的男主显然意识到了**世界的沉重,与军装的对视就成了选择的时刻,就像没能生孩子也是。青春就像时间的杠杆,在轻盈的迷惘中四两拨千斤,而80年代歌舞一起,世界共此青春。
盲市 2020-08-30
【俄罗斯大师展】邻座女士爽朗笑声比片子精彩多了
欢乐** 2020-08-30
3.5;被西方流行文化滋养的苏式迷惘一代与承**家卫国的上一代,代际之间的冲突。虽以满嘴火车的中二少年出现,男主内心闪回过关于**的想象,仍可见父母**的影响,以及日常生活中父亲缺席的失落感,说谎仿佛成为某种自我保护的本能,以此成为幼稚惶惑的自己与无处可去的大千世界之间的保护盾。结尾“你可以有一些伟大的梦想”仿佛是他对自己说的。